2016年2月28日 星期日

信仰天地 甚麼是我生命中的以撒?

亞伯拉罕獻以撒,能夠踏出如此信心的一大步,之前曾經歷多少個與神相遇的場景?徘徊在多少次失敗與掙扎的邊緣中找出路的困局中?

信仰的路,沒有截徑,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去走!跌倒了,站起來,繼續前行,方能看得見神!

甚麼是我的以撒?有時候,未必去到以撒這程度,自己也尚且不肯放手!我心尊主為大,是今天書本再次給自己的提醒!我深信也確實嘗到,那種有神同在的甘甜和美善!

2016年2月26日 星期五

深情天地 家

剛訪問了一位從台灣嫁到香港的媽媽,她的孩子患有亞氏保加症。婚後移居香港的她全職照顧女兒,為了令女兒的學習更愉快,台灣媽媽在無心插柳的情況下當上 Storyteller。

在香港,她走訪不同的學校、機構、社區中心,為小朋友講故事。多年來,將歡樂帶給許多香港的小朋友。

訪問後的兩天,她會舉家回台灣生活。她說回台灣安頓家庭後,想為台灣做點事,計劃到台南災區給當地的小朋友說故事。我不禁對她的熱心和善心深感欣賞,也祝福她回台後生活安好。

台灣媽媽在香港生活十多年,留下不少難忘的足跡和回憶。她坦言對香港有深厚的感情。

台灣媽媽說,現在的香港社會好像有點亂,但她表示絕非因為這緣固決定離開回台灣去,一切都是家庭早已安排了之故。

我跟台灣媽媽分手前一刻,她拋下一句說話:「香港,對於香港人來說,就好像台灣於我來說,是一個家,無論這個家有多亂、前景有多不明朗,這始終是屬於自己的地方。任何地方再好,也不及家好。」

路上寒風凜凜,吹得髮絲凌亂了;地上的塵土飛揚......想起台灣媽媽的一番話,心還是暖暖的。

2016年2月13日 星期六

心情天地 我們還有甚麼可以承傳下去?

我們還有甚麼可以承傳下去?
近日經常走訪不同學校的校長,有兩位校長不約而同告之,投身教育界,全因年幼時受恩於當年的老師。
其中一位中學校長告之,當年的她是新移民,初來香港就讀小一,連26個英文字母都搞不清,有老師課後用心的替她補課。
上到中學,成績優異的她考上大學,但因為家貧,加上父親患病,決定投考護士,放棄難得的大學學位。
當一位從沒教過她、只因她參與中文學會時認識的一位老師得悉後,極力勸說,更借錢以及作她大學貸款的擔保人,令這位小女孩得以順利完成大學課程。
她又憶述一位家住香港仔的老師,每逢放假或週末,都會回到馬鞍山的學校替同學補課。
另一位小學校長,告訴我年幼時母親病逝,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的他,同樣生活困苦,家裏窮得校服破了也沒錢購置新的。一位老師看在眼內,替他縫補破損了的校服,又經常請他吃飯。
兩位校長選擇投身教育界,希望回饋。跟他們談到當今的教育制度及教學工作的繁重,二人不約而同苦笑。
只是短短個多兩小時的攀談,我總不能盲撐兩位一定是百分百毫無瑕疵的好校長,事實上,這個世界根本不會存在完美的人。但那顆真心,我還是感受得到的。
我不在其位,但絕對明白和感受到他們的難處。因為回饋、因為承傳,兩位校長只想盡力做好自己的本份,在自己能力範圍內,令更多的孩子得益。
不知從何時開始,我們的社會怨氣、苦毒、仇恨充斥。造就今天的局面,潛藏著的必定是何其複雜的伏線,是與非仿佛難以找到界線。正如這兩位校長無論如何盡力,我相信也必定出現有人反對甚至責難的聲音。
其實,社會怨氣、苦毒、仇恨,代代皆有。同樣地,人性的光輝,在不同的年代、不同的場景皆有。
當年的校長,因為良師的無私大愛,因為老師的楷模,化成了努力向上的動力。
作為成年人,也許我們在責難孩子的同時,也該自我反省,對於下一代,是否有無私大愛的付出;有否成為孩子的楷模?有否聆聽他們的聲音?
人類天生有模仿的本領,深盼我們上一代那種單純的美和善,能繼續承傳下去。不單在教育界,而是在整個社會中展現出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