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0月16日 星期日

信仰天地 禱告三杯雞


上學期上新約銓釋學,其中一份功課要寫講章,難度十級,但我也盡力去作,終於成績出來,合格。自問真的並不完善,不過,我真的盡力去作,神的道要隨時宣講,縱然並不完美,但還是要講。

釋經專文

路十八 1-8

經文
1耶穌對門徒講了一個比喻,為了要他們常常禱告,不可灰心。
2他說:「某城有一個官,不懼怕上帝,也不尊重人。
3那城裏有個寡婦,常到他那裏,說:『我有一個冤家,求你給我伸冤。』
4他很久不受理,後來心裏說:『我雖不懼怕上帝,也不尊重人,
5只因這寡婦煩擾我,我就給她伸冤吧,免得她常來糾纏我。』」
6主說:「你們聽這不義的官所說的話。
7上帝的選民晝夜呼籲他,他豈會延遲不給他們伸冤嗎?
8我告訴你們,他很快就要給他們伸冤。然而,人子來的時候,能在世上找到這樣的信德嗎?」

故事背景
實物---耶穌對門徒講了一個比喻。
時間---耶穌在世與門徒一起生活,並對門徒作出教導門時。
文化---當時的官有權力去作出番判以及替無辜者伸冤,一般平民百姓當遇到受屈之事時,會向當時的官伸冤。

角色描寫
主角---上帝、耶穌
反派---不義的官
配角---寡婦、門徒
閒角---上帝的選民

六何
Where---某城
When---耶穌在世與門徒一起生活,並對門徒作出教導門時。
What---耶穌對門徒講了一個寡婦向不義的官伸冤的比喻。
Who---上帝、耶穌、不義的官、寡婦、門徒、上帝的選民
Why---耶穌對門徒講了這個比喻,為了提醒門徒要常常禱告,不可灰心。
hoW--透過寡婦鍥而不捨向不義的官伸冤,雖然不義的官不懼怕上帝,也不尊重人,但最終因為不勝寡婦的煩擾,決定替她伸這比喻,提醒門徒要他們常常禱告,不可灰心。


局佈

故事背景
V1
耶穌對門徒講了一個比喻,為了要他們常常禱告,不可灰心。

序曲
V2-3
他說:「某城有一個官,不懼怕上帝,也不尊重人。
那城裏有個寡婦,常到他那裏,說:『我有一個冤家,求你給我伸冤。』

導火線及解決
V4-5
他很久不受理,後來心裏說:『我雖不懼怕上帝,也不尊重人,只因這寡婦煩擾我,我就給她伸冤吧,免得她常來糾纏我。』」

V6-8
主說:「你們聽這不義的官所說的話。上帝的選民晝夜呼籲他,他豈會延遲不給他們伸冤嗎?我告訴你們,他很快就要給他們伸冤。然而,人子來的時候,能在世上找到這樣的信德嗎?」

風格
重覆
伸冤(V2V3V5V7V8)
(V2V6)
上帝(V2V4V7)

對話
V2他說:「某城有一個官,不懼怕上帝,也不尊重人。
V3那城裏有個寡婦,常到他那裏,說:『我有一個冤家,求你給我伸冤。』
V4-5他很久不受理,後來心裏說:『我雖不懼怕上帝,也不尊重人,只因這寡婦煩擾我,我就給她伸冤吧,免得她常來糾纏我。』」
V6-8主說:「你們聽這不義的官所說的話。上帝的選民晝夜呼籲他,他豈會延遲不給他們伸冤嗎?我告訴你們,他很快就要給他們伸冤。然而,人子來的時候,能在世上找到這樣的信德嗎?」


結構
引言
18:1
耶穌對門徒講了一個比喻
第一部分
18:2-5
比喻的內容(不義的官與寡婦的故事)
第一階段
18:2
介紹不義的官的為人,不懼怕上帝,也不尊重人。
第二階段
18:3
寡婦向不義的官提出伸冤的要求
第三階段
18:4-5
不義的官最終因為不勝寡婦的煩擾,決定替她伸這比喻
總結
18:6-8
耶穌的給門徒的教訓和提醒,就是要常常禱告,不可灰心。

對比
比喻
隱喻
1
寡婦
信徒
2
不義之官
上帝
3
寡婦永不義官
信徒向上帝禱告
4
不義之官給寡婦伸冤
上帝給祂的選民伸冤

 講道大綱

題目:禱告三杯雞

禱告的三個關鍵

第一  禱告的對象

第二  禱告的態度
1鍥而不捨
2謙卑自己

第三 禱告的結果

總結

講章

題目:禱告三杯雞

引言:
各位弟姊妹,你們有否吃過台灣的著名菜餚三杯雞呢?外子自從十多年前第一次到台灣旅行,在一家小店吃過正宗的台灣三杯雞後,從此便愛上此道美味的名菜。為了逗他開心,我開始努力鑽研如何烹調出美味的三杯雞來,我也會不時跟他一起去訪尋美味的三杯雞。

可惜無論怎也吃不到當天那種味道。後來在一位名廚的指點下,我才知道原來要烹調出美味可口的正宗台式三杯雞,關鍵和精在於那三杯調味料,那就是一杯醬油、一杯酒和一杯麻油,缺一不可。

內容:
各位弟兄姊妹,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經文,是記載在路加福音十八章的 1-8節。在這一段經文中,耶穌引用了一個比喻,提醒以及勸勉各人要常常禱告,不可灰心。「常常」原文即是隨時的意思;「灰心」原文則解作失去了心、喪志、疲倦、衰弱。

這段經文中,耶穌向門徒提出禱告三個重要的元素,就正如我們烹調三杯雞時不能欠缺的那三杯精。那麼,我們祈禱的三個關鍵和精是甚麼呢?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吧。

開始之先,我們先看看路加福音的一些背景資料,路加福音被指為「禱告的福音」,以下我引用了《每日研經叢書》對路加福音的一些描述:「路加的福音是一本特別重視禱告的福音。在耶穌一生中所有重要的時刻,路加所展現的基督都是在禱告之中。在受洗時(三21);在與法利賽人發生首次衝突之前(五16);在揀選十二使徒之前(六12);在詢問門徒在他們心目中祂是誰;在首次預言自己的死亡之前(九18);在改變形像之際(九29);在十字架上(廿三46);祂都在禱告。只有路加記載了耶穌在彼得受試探的時候為他禱告(廿二32),唯獨他記述了半夜朋友借餅(十一513)和不義的官(十八18)的禱告比喻。對路加來說,禱告的門是永遠大開的,而這扇門是世界上最寶貴的。」──《每日研經叢書》

現在就讓我們直接進入經文裏去,我們先將經文細讀一次:

經文(路十八 1-8)

1耶穌對門徒講了一個比喻,為了要他們常常禱告,不可灰心。
2他說:「某城有一個官,不懼怕上帝,也不尊重人。
3那城裏有個寡婦,常到他那裏,說:『我有一個冤家,求你給我伸冤。』
4他很久不受理,後來心裏說:『我雖不懼怕上帝,也不尊重人,
5只因這寡婦煩擾我,我就給她伸冤吧,免得她常來糾纏我。』
6主說:「你們聽這不義的官所說的話。
7上帝的選民晝夜呼籲他,他豈會延遲不給他們伸冤嗎?
8我告訴你們,他很快就要給他們伸冤。然而,人子來的時候,能在世上找到這樣的信德嗎?」

第一杯  禱告的對象

耶穌說出一個有關一個寡婦和一個不義的官的比喻。在第25節正是記載這個比喻的內容所在。

一名寡婦心有冤屈,她心知城裏有一個官一定可以幫到她,雖然這個官是不義之官,他不懼怕上帝,也不尊重人。寡婦心知,只有這個官才能為自己伸冤,因此,她苦苦哀求這個不義之官為自己伸冤。

67節中,耶穌說:「你們聽這不義的官所說的話。上帝的選民晝夜呼籲他,他豈會延遲不給他們伸冤嗎?」

「伸冤」原文有責罰、報復、主持公道的意思。

經文告訴我們,我們禱告時對準對象十分重要。我們作主的門徒,我們有祈禱的權柄,就是向那位又真又活、並且大有能力的上帝祈告。我們的上帝就如比喻中那不義之官,對於寡婦來說,他才是唯一有能力幫助自己伸冤的人。正如上帝對於我們來說,也是世上惟一幫到我們的一位真神。

我有一個可愛的小侄女,她今 7 歲,我跟妹妹都很疼鍚這名小侄女,年紀輕輕的小侄女已經懂得觀人面識,她心知作為大姑姐的我跟她的細姑娘姐性格剛好相反,大姑姐比較隨和,至於細姑姐則比較惡。因此,小侄女每當有所求,例如想玩耍或吃雪糕,她總是向我埋手。一次,我問她為何不跟細姑姐提出要求?小侄女傻傻的笑了笑,然後說:「我知道妳一定會依我的。」年紀小小的小女孩子尚且知道懇求的對象,我們又是否真的懂得呢?

值得我們深思的是,當我們說自己向神祈禱,我們的對象是否真的對準上帝?並且有如這名寡婦般,信得過上帝就是自己唯一的幫助,在祂以外別無拯救。還是其實我們一直都一邊在祈求,另一邊卻自己不斷在靠自己、用自己的方法去尋找出路?

第二杯 禱告的態度

在第1節中,路加已開宗明義點出耶說出的比喻,是要提醒信徒「要他們常常禱告,不可灰心。」這正是我們禱告的正確態度。

在經文25節中,耶穌說出的比喻,正正描寫那個寡婦向那不義之官哀求時的表現和態度。

2他說:「某城有一個官,不懼怕上帝,也不尊重人。
3那城裏有個寡婦,常到他那裏,說:『我有一個冤家,求你給我伸冤。』
4他很久不受理,後來心裏說:『我雖不懼怕上帝,也不尊重人,
5只因這寡婦煩擾我,我就給她伸冤吧,免得她常來糾纏我。』」

「煩擾」原文有給予困擾、使受勞苦的意思;至於「纏磨」,原文則解作打得鼻青臉腫,攻克身體。

在這名寡婦身上,我們可以學習到種禱告的態度。

1鍥而不捨
寡婦鍥而不捨的向不義的官伸冤,原本那個不懼怕上帝,也不尊重人的官本來就不理會她,但因為不堪那名寡婦的煩擾和糾纏,最終那個不義之官還是替她伸冤了。

2謙卑自己
在第節中描寫婦人向不義之官伸冤的對白:「我有一個冤家,求你給我伸冤。」文中用了「求」這個字。很明顯寡婦跟不義之官的身份是一高一低、一尊一卑,寡婦希望得到不義之官的幫助,因此她的態度是全然賺卑的。

值得我們反省的是,當我們說向神祈求禱告時,我們是否如這個婦人般卑躬屈膝,還是其實由始至終我們只是告訴神我們想要甚麼,有種介乎命令式的總想神出手,出現合自己心意的局面來。

此外,我們又有否如這個寡婦般,由於她真的受屈,她迫切的要別人替自己伸冤,因此她鍥而不捨的去求那個不義之官,在禱告的時候,我們又有否如這個婦人一般,有著迫切、恒切的態度呢?

第三杯 禱告的結果

耶穌在68節中進一步作出解釋。

6主說:「你們聽這不義的官所說的話。
7上帝的選民晝夜呼籲他,他豈會延遲不給他們伸冤嗎?
8我告訴你們,他很快就要給他們伸冤。然而,人子來的時候,能在世上找到這樣的信德嗎?」

只要我們禱告的態度有如寡婦般恒切、有信心以及不可灰心,我們的上帝必定會垂聽的禱告。而上帝垂聽禱告的一個重要關鍵,就正好於第8節中闡明出來:「我告訴你們,他很快就要給他們伸冤。然而,人子來的時候,能在世上找到這樣的信德嗎?」

我們作為信徒,是否一個有信德的人?有信得之人,就是對神有絕對的信心,正好跟18章第1節開始時所說「要常常禱告,不可灰心」互相呼應。

不過,要留意的是,神垂聽我們的禱告,並不一定按我們所想的給我們,而是會將最適合我們、對我們最好的結果給我們,各位弟兄姊妹,你有這個信心嗎?

總結
在路加福音第十八章 1-8節中,作者路加開宗明義點出耶穌說出一個比喻,就是要提醒我們作主門徒的,「要他們常常禱告,不可灰心。」

接著路加描述耶穌所說的一個有關一名寡婦和一個不義之官的比喻,當中提醒我們:

1禱告的對象
必須對準我們禱告的對象,就是世上那獨一無異,除祂以外沒有人能夠成為我們的幫助的上帝。

2禱告的態度
作為主的門徒,我們禱告時,必須有如那名向不義之官祈求的寡婦般,要有正確的態度:1鍥而不捨;2謙卑自己。

3禱告的結果
只要我們禱告的態度有如寡婦般恒切、有信心以及不可灰心,我們的上帝必定會垂聽的禱告。垂聽我們的禱告,並不一定按我們心所要的,而是將最適合我們、對我們最好的東西給我們。


參考書

賴若瀚:十步釋經法。聖言資源中心,2008年月初版、2010年月再版

格蘭•奧斯邦著、劉良淑 、李永明譯:21世紀基督教釋經學---釋經學螺旋的原理與應用增訂版。校園書房出版,20129

聖經啟導本。海天書樓,201110月三版

永恒之約新約輔讀。香港讀經會,1993年月初版、20099月五版


吳慧儀:談情說理話新約。更新資源香港有限公司,199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