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7月17日 星期三

信仰天地 真正實踐,才是童話的開始


「安心事件」之前,黃子華曾經形容「鄭秀文與許志安是香港最後一個童話」,「出事」後,大家都說「童話」破滅了。現代人,早已不再相信有童話,有如現今的信徒,仿佛愈來愈難以相信「神蹟」一般。

新聞鬧得熱烘烘,傳媒追訪不斷,最後由身為教徒的鄭秀文一個社交媒體帖文,漸漸將事件淡化。此個上傳鄭秀文Instagram 的帖子引用了哥林多前書 13 章 7 節的經文:「loves never gives up,never loses faith, is always hopeful,and endures every circumstance.」

帖文一出,馬上惹來一眾鄭秀文粉迷及支持者的留言。留言數以萬計,當中竟不人乏有人用其他經文回應的,例如「流淚撒種的,必歡呼收割」、「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、將殘的燈火祂不催滅」、甚至看到有人引用主禱文來鼓勵鄭秀文:「免我們的債,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。」

細閱後只能一笑,同時也不得不認真去對經文作出研讀及深思,以免自己也落在不適當的時間和場合錯引經文的情況。

哥林多前書13章的愛篇,經文很明顯是保羅要給教會各肢體在恩賜運用及彼此配搭上的提醒,而非單單狹隘地套用在男女之間的愛情和相處中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相處是複雜的,在非信徒群體中如此,可悲的是在信徒群體中也如此。

再一次細讀經文,如何做到恆久忍耐、恩慈、不嫉妒、不自誇、不張狂,不做害羞的事,不求自己的益處,不輕易發怒,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,只喜歡真理;凡事包容,凡事相信,凡事盼望,凡事忍耐......就是單單靠從基督而來的一個愛字。

人往往易於去愛那些可愛的;跟自己相同的人。對於一些有異於自己、不可愛的人則難以包容。偏偏教會就是充斥著不同的人,有時候,所謂的教內人士,比非信徒更不可愛。

而人又往往總會自覺自己可愛,別人不可愛。正如馬太福音7章3 節:「為甚麼見你弟兄眼中有刺,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?」總覺得問題在於對方,而不是出於自己。漸漸,變得單方面去愛很難,相愛更難。

要衝破這個人類界限,相信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踏出第一步去愛那些自覺不可愛的肢體,將不可能變成可能。惟有身體力行去愛,才能經歷「神蹟」。

夫婦二人共處,用哥林多前書13章的愛篇去教導,似乎並不完全恰當,但部分內容還是可以應用的,畢竟二人若是在基督裏結成夫婦,也算是彼此互為肢體。

坊間一直描寫鄭秀文是一位虔誠的教徒,而許志安也早已受洗加入教會,但人心深處的真實光景,只有自己心裏有數。實在不知道鄭秀文跟許志安的屬靈光景如何,但我深信若二人同走往後的路,能夠二人同心的在夫妻生活中實踐基督的愛,我相信那一刻,才是「童話」的開始,當我們常存信心、盼望和愛心,真真正正願意腳踏實地去實踐出來,「童話」還是不曾破滅的。

正如肢體與肢體之間,願意在群體中實踐基督的愛,方才是「神蹟」的開始。

讓我們仍能相信「愛是永不止息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